前言
近期,中铝集团正式发布2024年“金点子、银点子”合理化建议表彰通报。公司三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,斩获一项“金点子”和两项“银点子”殊荣。继上期推出《“金点子”的含金量是多少?》后,今天我们来看看荣获“银点子”的“铝抬包直接配置合金铝液生产工艺的技术开发”项目,是如何突破行业痛点的,这个“银点子”能创造多少“银子”?
当前,铝合金多元化生产需求持续增长,但传统工艺存在流程长、能耗高、金属硅烧损率高等问题。以A356.2铸造铝合金为例,每炉次需4小时才能完成配料熔炼,其中金属硅熔化时间占比最高,导致天然气单耗居高不下。此外,原铝液配送精准度不够、余热利用率低等问题,进一步制约了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化。
电解厂以全国劳模王有银为首的技术研发人员,基于99.85%原铝液占比超80%的优势,提出在铝抬包中直接添加金属硅的创新方案,充分利用抬包余热预热金属硅,简化合金生产流程,推动工艺升级。
通过技术创新,公司实现了余热利用与智能管控的双重突破。一方面,利用铝抬包余热预热金属硅至一定温度,与高温铝液混合后快速熔化,实现单包硅含量的提升,并降低金属硅烧损率。自主研发的金属硅搅拌装置和专用料斗,实现短时高效混配,熔炼炉生产时间缩短30分钟。另一方面,通过“五标一控”管理模式和大数据智能分析,动态调整电解槽工艺参数,原铝液99.85%Al合格率稳定提升,铁含量稳定在一定数值下。同时,建立质量预警系统,实时监测原铝状态,精准配送至合金单位,实现单槽、单包化验,配送误差趋近于零。
该技术应用后,硅含量精准控制在相关数值,满足高端铸造需求;绿色合金区天然气单耗降低20%,减少碳排放约80吨。叠加能耗节约,总效益达400余万元,实现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。
短评
从“银点子”到“真银子”,电解厂响应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陈有财提出的“做有用的科研”的号召,以技术创新打通降本增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彰显公司相关工艺的升级潜力,更印证了“向科技要效益”的硬道理。(王红 王有银)
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
地址: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